縱你虐我千百遍,我希望自己待你依然如初戀。|Photo by Garry Winogrand

#觀點【縱你虐我千百遍,我希望自己待你依然如初戀:噢,我親愛的客戶】| RULES CREATIVE

撇除那些基於性格或公司文化、能事事公事公辦的客戶,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:

你和絕大多數客戶(老闆)之間的關係發展,都像從「情侶」到「夫妻」的歷程。

是老套的愛情故事。

一、老套愛情故事

第一次拜訪像「相親」,兩方賣力演出,試圖在對方心裡留下好印象,得到未來無悔的付出。

第一次提案像「約會」,怎麼看怎麼新鮮,你們下意識地想從對方身上找尋優點,印證自己的眼光沒有問題。

簽下合約像「結婚」,你們有了正式的身份,還因為合約在一段期間內有了責任和義務,你們都想讓這份關係長久,從此無需再尋覓、再受傷害。

合作順利像「優質的婚姻」,你們發現自己做對了決定,這位伴侶能讓雙方一同成長,產出的作品也對雙方有利,雖然偶有不快,但瑕不掩瑜。

合作不順利則像「多數的婚姻」,你們開始後悔自己暫時失去的選擇機會,也會開始計較彼此的付出,從溫情暖語到冷言冷語,有股難以言說的烏雲罩頂,苦不堪言,往往其中一方想維繫,另一方則急於擺脫,熱臉貼冷屁股,全因熱情已逝、信任已滅。

合約期到了,客戶轉和其他人簽約(或你不再續約),你們就像「走到離婚的夫妻」,往日美好不堪追憶,今日苦澀常駐於心,辦完手續,不再聯繫後雙方都鬆了一口氣。

這段痛苦的關係可能會改變你們,一方想著以後不要再找這樣的「恐怖情人廠商」,一方想著怎麼不要再遇見「用完即棄的渣男客戶」,你們看待新廠商與新客戶的眼光為之改變,就像在愛情中飽受風霜的人。

多年後若再相遇,有些人能成熟的笑看過去,現在未必適合合作,但人生本是條件與關係的緣分機率;有些人則依然懷恨於心,對於當初的傷害難以釋懷,像朋友吐苦水,見面則像老死不相往來一般互為空氣。

不論最後結局如何,不論你忘了都少細節,都請千萬別忘記:

「你們當初曾覺得對方有多美好、對彼此的未來有多深的期許。」

當初有多深的期許。Photo — American Soldiers Getting Last Kiss On Ship Before Deployment To Egypt, 1963

二、當初喜歡

「當初我為什麼會看走眼?」

許多分手(?)後的僱傭及買賣關係,都有此感慨。

根本上來說,你們至少是在專業的供給與需求上有交集,所以才能合作,此外,雖聽起來有點不專業,但其實是深藏在許多人心裡的動機:喜歡。

喜歡他的作品、喜歡他的理念、喜歡他的風格、喜歡他的溝通方式、喜歡他的性格、喜歡自己喜歡他的狀態…

有點噁心且不專業,但就小編個人的觀察裡,在滿足基本需求外,最重要的是就是喜歡。

不精準地用心理學來解釋,你們的關係是一種親密關係,而你們喜歡彼此的狀態被稱為「依戀」(Attachment):你們依戀彼此,這是人類的本能。

人類的依戀本能源於母親與孩子間,有四個特色:

1. 情感強烈

母親與孩子的分別,會造成彼此巨大的失落感。

2. 回應彼此

媽媽笑,孩子笑;孩子笑,媽媽也笑了。若一方不笑,另一方則倍感失落。

3. 彼此唯一

當母子的依戀關係中,換一個孩子或換一個媽媽都不對勁,無法取代原本的人。

4. 純粹情感

情感在利益之前。

從母子間的依戀關係看僱傭關係,可以想像為什麼各行各業的好業務(老員工),都很懂的「和客戶真心做朋友」(得是真心的),因為:

當彼此的依戀關係建立起來,有時後利益就不是首要考量,「情份」才是。

也因為有這層紐帶,才會有照顧廠商20年的客戶,或一代交接給二代、條件是要求二代必須照顧老臣的真實故事存在。

利益不是首要,是念一份情。

這類關係用一句話總結就是:「在利益一致的前提下,一起創造各種回憶、攜手度過種種難關,最後從喜歡昇華到依戀的…關係。」

而這一切,都源於「喜歡」。

所以,下次若心生「當初我為什麼會看走眼」的感慨時,請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,大聲對自己說:

「雖然現在不喜歡,但當時我確實喜歡他啊。」

這樣,也許你感到會釋懷。(笑)

當時我確實喜歡他。|Photo — Brassaï by Gyula Halász

三、後來傷害

從喜歡、期待到互相傷害,客戶與廠商、老闆與員工之間究竟經歷了什麼?這得從關係中的另一股力量來說:恐懼。

從喜歡到簽下合約,正式關係給了彼此名分,名份帶給彼此歸屬感與安全感,然而得到往往意味著失去,失去什麼?

「你們失去了保護自己的權利。」

在合作前,可以仔細審視、保護自己,合作後就讓對方介入了你的生意與業務中,這意味著對方正式擁有造成你損失的力量。

對損失我們心生恐懼,所以在你們的關係中,喜歡是黏性,恐懼是阻力。

恐懼什麼?恐懼「背叛」與「拋棄」。

背叛:背叛自已付出的信任,不符期待或沒有付出同等的心力。

拋棄:中途或最終選擇不繼續。

兩這都讓人傷心。

因為害怕傷心,許多人自我保護意識強的人,會在發現苗條不對時採取以下兩種方式,本能性地避免傷害:

1. 不讓自己和對方真的很緊密

刻意保持距離,明知關係不同,能可增加溝通成本,對方困惑不已。

2. 表面親密,內心實則套上一層防護罩,以冷漠對應

表面親熱,實際上皮笑肉不笑,結果對方反而覺得不真誠。

明明渴望毫無嫌隙的合作無間,卻因為恐懼,不自覺設法讓對方不那麼重要,這兩種方式是「明明知道怎麼好,卻因為自我保護而不敢付出,結果事與願違」的典型。

恐懼。|Photo by Lee Friedlander

四、生意和作品是你們的孩子

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,你和客戶間(你和廠商間)的關係的改變,往往是在「合作的專案上線後開始改變」。

延續前面以夫妻為例,你們上線的作品其實就像是「你們的孩子」。

談合作、談創意注意的是快樂和幸福,如孩子誕生後一般上線的專案,焦點是「責任」。

當專案上線後,承擔較多責任的其實是客戶與老闆,而他們就像「母親」,對孩子有無法割捨的責任與感情:專案上線狀況好,甜蜜美好;上線後不如預期,母親擁子自重、無盡責怪對方不盡力的劇情於焉展開。

即使費盡心力、滿腹委屈,另一方依然百口莫辯,因為專案的擁有者確實不是自己,這是不變的事情。

當劇情演變到廠商或員工不繼續合作,留下來的人就像得獨自撫養孩子的單親媽媽,嚐到背叛與拋棄的苦澀,留下沒有贏家的結局。

(小編註:所以在專案進行中,小編總會努力請所有人咬牙忍耐,頭過身就過,別輕易放棄對彼此的信任。不論之於哪一方,信任走了,就沒了。)

孩子。|Photo by Garry Winogrand

五、投資喜歡

那該怎麼辦呢?基於利益與專業上能夠互相滿足的前提,我的建議是:

既然喜歡,就好好投資這分喜歡吧。

怎麼投資?三種方式:

1. 平時增加情感性回應

簡單說就是多進行兩種「談話」:

A. 積極主動的談話:對話提表達興趣、積極回應、延續對話,對話中一般會有許多驚嘆號與問號。
ex. 「跟你說喔,剛剛有消費者說我們做得很好耶。」
「真的嗎?太棒了!他怎麼說的?」
「他說啊…OXXXOO」
「真是太好了!」

B. 積極被動的談話:即使對話題誰興趣,也給予正面鼓勵。
ex. 「跟你說喔,剛剛有消費者說我們做得很好耶。」
「不愧是你,幹得好。」
「謝謝。」

2. 加強彼此的共同記憶

回顧從合作、合作初期至今的種種甘苦歷程。

3. 認可與讚賞彼此

主動表達讚賞與感謝。

這三種方式,就像在你們依戀關係的撲滿裡投錢,加深彼此的關係,未必符合你的性格,但值得投資喔。

六、我希望自己待你依然如初戀

「縱你虐我千百遍,我希望自己待你依然如初戀。」這段講述業務甘苦的名言,聽起來像笑話,但其實是非常好的比喻,暗示我們一個千古不變的難題:

經營客戶關係,其實就像經營「夫妻」關係。

傳統心理學與行為心理學告訴我們,「人貌似理性,但其實不是理性的動物」,那些看起來是基於生意、理應全然理性的利益關係,事實上融入了種種感情糾葛。

而處理的根本道理,除了在專業、服務與產品上滿足共同利益外,經營關係無比重要。只有這樣,縱然無法如初戀,關係至少得以不至於惡化太快、落入兩敗俱傷的窘境,甚至得以延續。

你們永遠希望延續。

最後,祝福你在工作中的每一段關係都像浪漫的愛情。

by (深有感悟的)傑克小編

延續浪漫愛情。|Photo by Young Couple Chalking Hearts Onto A Tree, Valentine’s Day, 1944

[ RULES CREATIVE/ 吾則創意]

獨立品牌代理商 RULES CREATIVE
~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~
業務洽詢:Jack Dai
[Phone: 02–25503158; E-mail:jack@rulescreative.com]
➡官網 — [ http://www.rulescreative.com/ ]
➡FB粉絲團 — [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ulescreative/ ]

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

--

--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Written by 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是一間獨立品牌代理商,我們擅長用策略、創意與設計解決品牌客戶的商業問題。Logo「R」的缺口是20%的商業與創意出口,意義是我們懂到「真正懂創意的人,是最懂規則的人」和「創意不是顛覆,而是在規則中找出口」,基於此,我們的Slogan是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」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