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觀點【AI年代你不得不思考的問題】|RULES CREATIVE

Made by Midjouney with “yellow colors, a run way model dressed as blooming flowers in velvet, fur , feather and lace for a garden party, holding an augmented reality tablet, in a renaissance decorativ style of Giuseppe Arcimboldo, Hyper-Detailed, glowing, 3d rendered 8k

你工作中是否開始用「Midjourney」和「ChatGPT」當作產出工具?我們已經在用了。

這兩款成果超乎預期的免費AI工具的問世,讓許多人對未來感到惶惶不安。

生存面的問題是:

「我的工作會不會被取代?」

「我的產業會不會被消滅?」

積極面的課題是:

「我可以怎麼利用他們來提升工作效率、產出價值?」

「我可以藉由他們抓住哪淚商機?」

會從哪個角度思考,端視於你的生存處境:若還在為人生奮鬥,你會從生存面思考;若衣食無憂、有路可退,多半才有餘裕想機會面。

那排除個人條件,本質上該怎麼應對這波時代浪潮呢?

先說一個耳熟能詳、理解卻未必合理的商業故事:黑莓機的衰亡。

Made by Midjouney with “HDR, 3D cartoon anime, Miyazaki , dynamic composition, blackberry mobile, fall

【 黑莓機的興衰 】

若問起黑莓機為什麼衰亡,仿間最常見的看法是:和NOKIA一樣,他們輕忽了智慧型手機的趨勢,還有對鍵盤的執著。

如果進一步探究差異,你會發現黑莓機不太一樣。

黑莓的特點與機運

黑莓機德市場定位是以「商務人士」和「政府機關」為TA所開發的行動設備,精準的市場定位與在iPhone出現前相對能滿足商務需求的功能建置,是他成功的原因。

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,黑莓機的另一個特點是「安全與降低成本」,還有他的「機運」。

[ 安全與降低成本]
03年黑莓機獲美國政府安全網路認證,他的e-mail網路能夠擠開壅塞的公共資料網路,替客戶節省當時還很貴的電信費。(ex. 企業email推送系統:微軟,10萬USD/500人;黑莓:3.7萬USD/500人。)

[ 機運]
2001年的911恐攻,當時紐約通訊基本全面中斷,於是美國國會在休會期間配給每一位議員一台黑莓機,因為它可以在「保證安全」的情況下連接網路,讓國會議員們好處理公務。從議員到總統歐巴馬、從歐巴馬到商界,歐黑莓因為一個「官商需要安全感」的時代機運而竄紅。

基於上述兩點,即使iPhone問世一年後,如Morgan Stanley這類巨頭都不認為黑莓機會被iPhone取代,原因無他:

「和一般面向普羅大眾的消費市場不同,黑莓機已經牢牢掌控企業客戶的市場。」

比起追求潮流的消費者,官方與企業用戶相對穩定,問題來了…這麼穩定的企業用戶市場是怎麼崩解的呢?

刺激出全美安全需求的911事件

黑莓機的崩盤

[ 原因1:需求改變]
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,在智慧型手機普及前,很多公司基於 全需求都會配給員工手機,但從2010年智慧型手機正式進入大爆發期,人們的需求改變了,他們不想要公司配的「安全殘障手機」,而是想要帶自己的手機。

[ 原因2:安全需求下降 ]
隨著時光飛逝,911已成往事,「安全」漸漸不再是美國官方與企業最重要的訴求。(不是安全不重要,而是方便性需求超過了安全需求)

[ 原因3:電信費下降]
因為員工開始帶自己的手機上班,原本由企業支付的行動電信費也轉嫁給了員工,企業發現電信成本大幅降低。

從上述三點就可看出,因為需求改變而造成優勢不再,這才是黑莓機消亡的深層原因。

*2022年1月4日,黑莓機停止更新,也象徵著一代王者正式退出舞台。|圖:https://hk.xfastest.com/138432/blackberry-os-end-of-life/

【 破壞與策略 】

如果你和一些生意人聊過商業周刊,你會發現他們只會把商業周刊當作擴展見識、而非增長智慧的資訊來源,原因很單純,多數人都要面子,只有極少數的人會願意把自己內心真正的糾結與不堪的過程,揭露給世人看。

同時得明白,絕大多數能夠把生意做大的人都不傻,有努力、有成功經驗、有野心,當然也有居安思危的風險意識:在錢上,他們可精明的。(笑)

值得探討的問題是:

「為什麼他們提前看見了危機,卻沒有應對?」

三種面對破壞時無法應對的制約

策略大師Richard Rumelt的見解很簡潔,他認為遇見破壞式創新時,多數企業主並不是沒看見,而是因為三種情況的制約,對應方式也一也附上:

[ 狀況1 ]
對「破壞」做出反應的話,獲利上的損失太大,感覺不值得。
→ 讓既有事業慢慢衰敗,同時多角化經營,找出路&對衝風險。

[ 狀況2 ]
組織缺乏應對「破壞」所需要得技術能力、財力與組織技能。
→ 收購是成本最低的方式。

[ 狀況3 ]
面對的「破壞」不是一個行業,而是整個生態系。
→ 除非你能在洪水湧至前逃離,要不無藥可救。

現在屬於哪一種狀況

回到主題,這波AI屬於哪一種呢?

整體面向來看,短期是1、做出反應的獲利損失太大,長期是3、面對的破壞是整個生態系,依具體行業與職務有所差異,所以應對策略也顯而易見,請參照前段。

再者,找出路、對衝風險與逃離其實是同一件事的不同階段,而之於個人,我們至少可以做的是「對衝風險」。怎麼對衝?

1. 學新技能、跨新市場

2. 學會怎麼運用AI

3. 存錢(或不亂花錢),讓自己沒工作也活得下去

個人如此、企業同理,歷史參考如前文說的黑莓機,這是AI年代我們都該思考的人生策略問題。

BTW,我請ChatGPT幫我潤稿,成果如下:

by 傑克小編

Made by Midjourney with [happy new year, 2023, brand:rules creative, HDR, 3D anime, rock&roll, hope, dynamic composition, bright yellow, deep black, angry]

[ RULES CREATIVE/ 吾則創意]

獨立品牌代理商 RULES CREATIVE
~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~
業務洽詢:Jack Dai
[Phone: 02–25503158; E-mail:jack@rulescreative.com]
➡官網 — [ http://www.rulescreative.com/ ]
➡FB粉絲團 — [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ulescreative/ ]

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。」 — RULES

--

--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Written by 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是一間獨立品牌代理商,我們擅長用策略、創意與設計解決品牌客戶的商業問題。Logo「R」的缺口是20%的商業與創意出口,意義是我們懂到「真正懂創意的人,是最懂規則的人」和「創意不是顛覆,而是在規則中找出口」,基於此,我們的Slogan是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」。

Responses 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