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策略【和策略大師一起思考Intel商業策略】|RULES CREATIVE

商業策略|Photo by Julio Strauch

從缺晶片到台積電赴美設廠,這兩年成為全民、甚至全球熱門話題的「半導體」,讓人們深刻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性。

搶佔各國媒體版面的除了張忠謀與台積電外,莫過於英特爾(Intel)執行長季辛格 (Pat Gelsinger)了。他主張:

「地緣政治事件是不可避免的,也因此,推動供應鏈的重新平衡至為重要。美國需要把更先進的晶片生產從亞洲帶回歐美等地,以確保人工智慧、國家安全和電腦運算的半導體供應。」

配合美國的大力補助,英特爾開始在美、德等地建廠,宣示必將重返往日半導體業龍頭的榮耀。

我們看到的是現狀,但你知道嗎?幾年前的Intel還在苦苦掙扎。

而Intel的掙扎,則是最好的商業策略思考案例。

美國總統Joe Biden & Intel CEO Pat Gelsinger|Photo by THE BUSINESS JOURNALS

Intel的課題

2020年,被《麥肯錫季刊》譽為「策略大師中的大師」的理查・魯梅特(Richard P. Rumelt)曾在一場策略高階研習班中,與五名來自不同公司的高階主管以Intel為課題,研究他們面臨的挑戰。

經過熱烈的討論,他們最後列出了11點:

1. 摩爾定律終結

半導體行業遵循多年的摩爾定律指的是,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,每2年變成2倍。這項規律似乎走到了終點,對於Intel能否繼續製造出更小的晶片,挑戰巨大。

2. AMD

AMD開發出的「銳龍」(Ryzen)處理器的性能優於Intel現有的產品,Intel市占率下滑。

3. 製造

Intel在14奈米推進到10奈米的節點卡關,一是差距被台積電拉到,二是與台積電合作的競爭對手的產品效能超越自家產品。

4. 錯失行動電話市場

針對行動電話市場,Intel最早是以優化後的X86處理器Atom應戰,結果慘敗。2014年時任Intel執行長的布萊恩・科再奇(Brian Krazanich)決定主攻平板電腦,以「預付轉換成本給客戶」來誘使客戶使用Intel的凌動處理器,2016年慘澹收場。

5. ARM

以授權自家專利設計、讓亞洲代工廠製造晶片的ARM,被蘋果、高通、三星等大量採用,成為主流,連亞馬遜的雲端伺服器Gravotion2也採用ARM架構。

6. 數據機

蘋果是Inel數據機晶片的唯一大客戶,然而2018年高通指控蘋果竊取晶片機密來幫助Intel的官司,最終於2019年達成和解,Intel因此關閉數據機研發中心,蘋果則以10億美元買在Intel的數據機事業。此舉導致Intel離行動市場的關聯越來越小、越來越遠。

7. 物聯網

2016年Intel大舉投入物聯網(IoT)領域,2017年中停止開發低階物聯網晶片,資遣140名員工,轉向工業物聯網,營收大增。但工業物聯網市場仍處於分裂狀態,TI、Silicon Labs各有市場。

8. AI

為了對抗AI訓練用晶片龍頭Nvidia,Intel於2016年收購Nervana Systems,後來又於2019年收購以色列晶片公司Habana Labs。但不久後就停止了Nervana的產品開發,並讓Habana Labs獨立運營。

9. 雲端

Intel的Xeon處理器稱霸資料中心處理器市場,市占率超過90%,是Intel主力中的主力,然而各家科技巨頭陸續推以ARM架構的自家處理器,是隱憂。

10. 中國

2019年時中國是Intel最大的單一市場,佔公司總營收28%,且Intel有10%的製造廠位於中國,然而中美競爭加劇下,中國開始大力投入晶片研發,再加上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,中美之間是否會有新的貿易摩擦?

11. 文化

2019年時任Intel執行長的羅伯・史旺(Robert Swan)是財務背景,他指出Intel由於稱霸市場多年,導致了深層的內部問題:「對競爭志得意滿的經理人在內部為了預算而爭鬥,其中甚至有一些經理人私藏資訊。」無法按時推出10奈米晶片是警訊,史旺認為,公司必須改變。

從洋洋灑灑的11點中可以發現,Intel從內部到外部都面臨種種挑戰,如果要突破困局,該從何著手呢?

換個問法:Intel該怎麼定策略?

「策略大師中的大師」的理查・魯梅特(Richard P. Rumelt)

主管們的討論

理查・魯梅特的研習班裡都是個大廠的高階主管,經營經驗豐富的他們,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A學員認為關鍵是「製造」

A學員:「Intel必須解決製造課題,否則將會輸掉雲端市場和全部營收。若Intel沒法通過下一個7奈米的技術節點,倒不如成為台積電的客戶。」

B學員認為關鍵是「文化」

B學員:「晶片微縮的競賽即將到達終點,雲端市場將轉向成本賽局,Intel的文化讓他們沒有能力迎接轉變。他們靠著Wintel標準吃香喝辣多年,根本沒有為成本競爭做好準備。」

C學員認為關鍵是「抓住時機」

C學員:「真正的挑戰是抓住時機,像AI或物聯網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可求,Intel必須抓住這些機會,別強求拯救傳統事業。」

D學員認為得改變「制度」

D學員:「由於稱霸市場多年,Intel內部有根深蒂固的內部信念、習慣和流程。若Intel想成功靠大量與低利潤產品來獲利,必須改變工程師和銷售人員的工作模式,以及整個支出制度。」

每個意見看起來都很有道理,你覺得誰說得對呢?理查・魯梅特又覺得誰是確的呢?

他沒有判斷,而是畫了一張表。

Intel的挑戰分析

理查・魯梅特讓學員為每項挑戰以「重要程度」及「三到四年內可應付」兩點,以1到10級來評分,並填入表中。

表中的Y軸是「可應付性」,X軸是「重要性」,結果如下:

Intel面臨的挑戰分析|Source — 《好策略的關鍵》

圖中顯示,依重要性與可應付性來看,「製造」與「文化」這兩個互相關聯的課題,是Intel最重要的兩個挑戰,也是一切的源頭,Intel得聚焦於此。

走在通往答案的路上

一場研習班的討論就可以作為Intel的策略方向嗎?當然不是,

理查・魯梅特想要藉此強調的重點是:

1. 每一個企業所面臨的挑戰都不是單一議題,往往複雜且彼此關聯。

2., 思考策略是得聚焦,聚焦最有效的方式是「可視化」與「縮窄選擇」。

打散再聚焦

題外話,RULES的經驗也是如此,不論是精品、油品、電子、餐飲、美髮、保養品、服裝、汽機車、網路平台、OTT…等不同行業,每家公司遇見的問題都不一樣,但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本質課題:

「如何在資源侷限下,做出符合長期利益的選擇。」

得打散、再聚焦,才有辦法看見最重要的事。

Key|Photo by Julio Strauch

後來的Intel

2021年2月,曾於1980年代設計了Intel 80486處理器、在英特爾工作了30年之久、先後擔任VMware CEO和Dell EMC總裁兼營運長的季辛格 (Pat Gelsinger)重返Intel,接任執行長職務。

他定下了自己生產與外包並進的IDM2.0策略,並表示:「IDM(垂直整合製造)使IFS(英特爾代工服務)更好,IFS 使IDM 更好。」

在眾人的質疑聲中,他證明了自己對時代的判斷:「地緣政治事件是不可避免的,也因此,推動供應鏈的重新平衡至為重要。」最重要的是:

「台積電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。」

今年8月,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向美國晶片行業注資520億美元的「晶片法案」,歐盟也推出430 億歐元的《歐洲晶片法案》,這兩筆補助Intel都有跟上,同時,季辛格似乎也進一步想拆分Intel內的「晶片設計」和「晶片製造」。

Intel能不能達成「2030 年成為全球第二大圓晶代工廠」的目標,我們還不知道,但之於理查・魯梅特的研習班,Intel重建文化與回歸製造的這兩點結論,符合現狀。

by 傑克小編

Intel能不能達成「2030 年成為全球第二大圓晶代工廠」的目標ㄥ


參考出處:《好策略的關鍵:策略大師從觀念到實作完整教戰,教你一步步擬訂好策略

[ RULES CREATIVE/ 吾則創意]

獨立品牌代理商 RULES CREATIVE
~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~
業務洽詢:Jack Dai
[Phone: 02–25503158; E-mail:jack@rulescreative.com]
➡官網 — [ http://www.rulescreative.com/ ]
➡FB粉絲團 — [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ulescreative/ ]

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。」 — RULES

--

--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Written by 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是一間獨立品牌代理商,我們擅長用策略、創意與設計解決品牌客戶的商業問題。Logo「R」的缺口是20%的商業與創意出口,意義是我們懂到「真正懂創意的人,是最懂規則的人」和「創意不是顛覆,而是在規則中找出口」,基於此,我們的Slogan是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」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