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知識【聽日本設計大師水野學說「品味是什麼?為什麼品味是這個年代的決勝點?」】|RULES CREATIVE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8 min readApr 13, 2022

--

「你說說,什麼是品味?」|Art by Rene Magritte

就算你沒聽過水野學(みずのまなぶ),也肯定看過他設計的「熊本熊」,他是日本的設計名人,而我今天要介紹的是他的一本關於「品味」的書:

《品味,從知識開始》

這本書好在哪呢?三點:

1. 定義了品味

2. 說清品味的價值

3. 提出培養品味的方法

在工作中很實用,接下來我會分五個部分來介紹全書,如果讀後能對你「理解品味」、「溝通品味」與「建立品味」有所助益,那就太好了。

《品味,從知識開始》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915862
水野學和他的熊本熊

〖 PART 1:品味的定義 〗

「你的品味真好。」

「天阿,她的品味真糟…」

這些話你一聽就心領神會,但是不知你有沒有想過,到底什麼是品味?品味該怎麼定義?讓我們來聽聽水野桑的定義吧。

“所謂「有品味」,是指能夠判斷出無法以數字量化狀態的優劣,並加以最佳化的能力。” — 水野學

上面這句話最漂亮的點倒不是無法量化,而是「最佳化」這三個字。

要最佳化就得了解未經最佳化的常態,換句話說就是得了解什麼是「尋常」,什麼是「普通」。

要了解什麼是普通,就得不僅看自己覺得好的事物,而是大量吸收大眾喜好的尋常事物,建立起一條名為「普通」的基準線,再依此優化為心目中的好品味。

“自己認知的普通基準,越接近多數人心目中的普通,要進行最佳化時,會變得更容易。”

你看,是不是很漂亮的定義,而且非常符合生活經驗。

大眾品味是基準。|Art by Rene Magritte

〖 PART 2:品味是技能 〗

從工作上來說,不論是實體或虛擬的商品,除了產品力外,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從視覺上得到消費者的青睞。

這時,「品味」能不能契合及帶給消費者憧憬,就顯得至關重要了。

拿著什麼商品,就代表你是什麼樣的人,電腦是其一,蘋果與非蘋果間就有條看不見得鴻溝,除了功能層面的差異外,最常被人提到的是「品味」上的差別:蘋果的設計就是有品味。

同理,從產品差異化最小的礦泉水到精細加工差異化最大的手錶,品味都決定了品牌的差距。

水野桑有一個很棒的洞察:

“不管在任何時代,每當技術發展到達極致時,社會上就會上演懷舊復古的情緒,轉而追求美好的事物。”

藉由反思日本過分看重技術導向及市場調查的弊病,他犀利的洞察了當代趨勢:

“在這個技術已達瓶頸的年代,品味是決勝點。”

同樣的視角在著名經濟學者泰勒・柯文(Tyler Cowen)的《再見,平庸世代》裡也有另一個層面的側寫:

“儘管大家都看好數理科技領域,我覺得行銷才是未來經濟的關鍵領域…(中略)…行銷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它整合了現代社會看似毫無相關的特徵:一是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,二是又多又雜的資訊氾濫。“ — 泰勒・柯文

在未來的世界裡,爭取更多的關注是關鍵,而這需要花更多的心思、做得更為細膩,而能否做的細膩的基礎,是品味。

懷舊復古的情緒。|Art by Rene Magritte

〖 PART 3:品味始於知識 〗

不知道你有沒有和心動的對象去逛美術館的經驗?

如過是熟悉的藝術家,你會比較有自信,甚至侃侃而談;但當你遇到一些沒聽過、也看不懂的作品時,你會有些心虛,甚至加快腳步離去。

問題在哪呢?

知識。

即使是最主觀、最抽象的藝術欣賞,知識依然是基礎,如果你知道這畫派的歷史與特色,如果你知道這位畫家的故事,看到他的作品時就不會感到陌生,同時,你也就能找到切入點去「欣賞」或「評價」眼前的作品。

水野桑犀利地點評:

“對品味缺乏自信者,必須先認清自己「收集的資訊其實很少」的事實:品味來自於知識的累積。”

簡白的說,就是知識不夠的意思,而累積知識,請從大家都知道的「普通知識」開始,終究人在接觸新事物時,會以過去的經驗與知識做為對照、去思考,所以對於過去的東西(過去的知識)請心存敬意。

除此之外水野桑也提醒了幾點:

1. 無論從是什麼工作,「無知」都是有害的。

2. 永遠別空等靈感,先去累積知識,累積「每個人都看過的東西」的知識,是最重要的第一步。

3. 如果你是設計,別總想讓人「啊!」一聲的驚嘆,更重要的是「哦!」的領會,你得明白:驚訝的背後,往往隱藏著恐懼。

4. 品味最大的敵人,是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識;在主觀意識影響下,無論收多少資訊,都無助於品味提升。

永遠別空等靈感,先去累積知識。|Art by Rene Magritte

〖 PART 4:提升品味的知識

品味具體可以如何提升工作品質呢?先說一個前面沒提到的前提:

“流行,不等於有品味:流行裡只有一小部分會成為經典,成為品味,而絕大多數的流行,只是下一個普通。“

品味源於知識,增加有品味的知識可以透過三步驟。

STEP 1:解析經典

找出那些橫跨時空、始終不墜的經典,去解析他之所以不墜的要素。

STEP 2:了解時下流行

大量搜集現在的流行趨勢,不論喜好。

STEP 3:找出「共通點」或「固定的規則」

透過拆解與比較,找經典與流行中的通則,甚至是固定的規則。

透過這三步驟,則可以有效的增加該品項的基礎知識,且是朝有品味的方向。

水野桑在書中舉了自己開發「巧克力商品」的例子,他的具體步驟如下:

Step1. 研究經典巧克力

Step2. 研究時下流行巧克力

Step3. 找出這些巧克力的「共通點」(顏色、圖樣)

Step4. 導出假設:「包裝適合暖色系,咖啡、紅、澄為主」

Step5. 驗證並調整假設:找差異化或更突出的方式

再說了方法後,他也提出了三條建議:

1. 絕對不說「這樣感覺比較好」 ,要說「高精準度的知識」:知識的純度越高,產出的精準度也越高。

2. 不欺瞞消費者 :欺騙有成本。

3. 習慣性反覆確認:這種感覺從何而來?

其中第一條我特別有感,因為我們的工作時常得客戶(或工作夥伴)討論主觀的美感,如果你說「我感覺…」,客戶也說「我感覺…」,達成交集的可能性像在碰運氣。

更專業的做法是有觀點與視角的陳述,如「從色彩學上,這設計…」、「從視覺引導上,這設計…」、「從品牌人設與VI上,這設計…」、「從這次的目標與TA來看,這設計…」

感覺很重要,終究感覺是我們經驗的總合,所以當你忍不住想陳述感覺時,請務必搭配更有理有據的論述,這就是水野桑說的「高精準度的知識」。

高精準度的知識。|Art by Rene Magritte

〖 PART 5:培養品味 〗

在全書的最後一部分,我直接整理為九條,供各位參考:

1. 在現代社會中,品味是一種禮儀。

2. 要學會配合對方的專業來調整自己的頻率,要仔細去聆聽對方說的話,對話中的專業知識,是我們培養品味的養分。

3. 不斷學習。

4. 站在消費者立場(喜好),轉化成有品味的產出。

5. 做判斷時不要憑感覺,要憑藉具體的知識。

6. 總問:「使用者是誰?在什麼時候使用?在哪裡使用?」

7. 善用自已的偏好,深入的小眾品味也能成為與事物連結的根源。

8. 消除自以為是的捷徑:嘗試與平時不同的行為。

9. 多看書&多與前輩交流。

〖 結語:平庸很苦的年代 〗

如果要找一本書來作為水野學的《品味,從知識開始》的背景,我會選泰勒・柯文的《再見,平庸世代》。

在闡述總體經濟、個體經濟與技術的變化後,柯文這麼說:

“我們將從一個「期待每個人都可過不錯的生活」的社會,走向一個大家必須比現在更努力討生活的時代。”

在面對全球性的所得不均現象中,柯文認為「品味」是一個解答:

“因為社會上越來越多的(相對)低收入者,將會重塑品味,轉向比較便宜的生活慾望。”

小米與Uniqlo之所以壯大的原因,正是基於此,更遑論現在主宰歐美平價市場的SHEIN。SHEIN的衣服便宜的不得了,但他們的消費者未必是窮人,而是品味被重塑過後的各階層人。

而切入這些市場的基礎為何?

“是品味。”

by 傑克小編

重塑品味|Art by Rene Magritte

[ RULES CREATIVE/ 吾則創意]

獨立品牌代理商 RULES CREATIVE
~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~
業務洽詢:Jack Dai
[Phone: 02–25503158; E-mail:jack@rulescreative.com]
➡官網 — [ http://www.rulescreative.com/ ]
➡FB粉絲團 — [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ulescreative/ ]

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。」 — RULES

--

--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Written by 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是一間獨立品牌代理商,我們擅長用策略、創意與設計解決品牌客戶的商業問題。Logo「R」的缺口是20%的商業與創意出口,意義是我們懂到「真正懂創意的人,是最懂規則的人」和「創意不是顛覆,而是在規則中找出口」,基於此,我們的Slogan是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」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