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獨及其所創造的。|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

#知識 【 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】|RULES CREATIVE

「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。」 — 張愛玲

這世界上有許多寂寞的工作,有的是物理性的寂寞,像是一個人看守一片森林、或獨自守著某個燈塔;有得則是精神上的孤獨,像是不需與人交流,只需一整天盯著電腦寫Code的程式設計師或做圖的設計師。

有的人樂在其中,習慣於獨自創作的工作模式;有的人則調適不良,長期甚至衍生出憂鬱症之類的傾象。

而在我們的行業,除了大量合作外,獨自創造也必不可少,然而時間久了,有時卻有種「身在人群中、卻依然感到寂寞」的感受,一個疑問湧上心頭:

寂寞,究竟是好是壞?

寂寞,究竟從何而來?

一、寂寞從何而來
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77245?sloc=main

英國性別、情緒和醫學文化史學家菲伊・邦德・艾貝蒂(Fay Bound Alberti)在《寂寞的誕生 — 寂寞為何成為現代流行病?》(A Biography of Loneliness — The History of an Emotion)裡,探討現代性寂寞的起源。

1800年以前的Loneliness

在1800年以前,loneliness(寂寞)不是一個負面的詞,當時英國社會的意識形態由基督教主導,人們寄託精神在無所不在的上帝之上,因此loneliness這詞單純指「獨身一人、身邊沒有其他人」。

工業革命後的Loneliness

然而工業革命改變了這一切,它把人們從農村帶進了城市,讓社會從講究集體意識變成了將就自由與個人的文化,神的重要性降低,人們的精神寄託也漸漸失去。

這種失去帶給人們與世界的脫節感,而這種脫節讓存在於人世間的我們,對人生感到無意義。

社群網路年代的Loneliness

隨著網路普及,人們容易與他人產生聯繫,但這種聯繫成本的降低,卻無法緩解人們的寂寞,反而加劇。

太多的資訊,讓人害怕錯過;太多的攀比,讓人感到自卑;太多的負面情緒,讓人感到抑鬱,結果可以用英國廣播公司做的調查結果作為縮影:

一個年輕的重度社群網路使用者,比老人更容易感到寂寞。

人群中的寂寞。|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

二、沙特:他人即地獄

「三個鬼魂等著下地獄,但在等待的過程中,三鬼卻不斷欺騙和折磨彼此,最後鬼魂們頓悟了,他們其實已經身處在地獄之中…

永遠得和別人在一起,就是地獄。」

這段出自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(Jean-Paul Sartre)的作品《禁閉》裡的故事,是「他人即地獄」這句名言的出處。

沙特從「存在就是虛無」出發,主張人在根本上的自由,自由意味著我們有選擇,而且必須做出選擇,然而選擇的自由卻是沈重的,因為我們既得自己承擔苦果,卻又無法無受他人影響,一個問題:

「你是自由的,我也是,當我們倆在一起時,誰能真正主導自己的選擇呢?」

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糾結,故會不自覺與他人爭奪主導權,想辦法讓情況已自己為主、他人為輔,迫切的渴望保護自己的主體性,也因此,當有別人存在時,就像地獄一般,我們常感到失去自己選擇(人生)的主導權,無比不自由,這就是「他人即地獄」。

因此,我們總會感到寂寞,就像等待下地獄的鬼魂一般,覺得自己失去了主導性,無比空虛。

這種失去主導性的空虛感,就是寂寞。

他人即地獄。|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

三、寂寞的壞處

自由撰稿人Moya Sarner刊登在《New Scientists》雜誌裡的文章《Alone in the crowd》(人群中的寂寞)裡提到:「寂寞和疼痛和飢餓一樣,是人類基因中遺傳下來的一種生理預警機制,讓人感到不適而警惕,這是為了讓人回到群體。」

但寂寞卻有顯而易見的生理壞處,歸納為三點:

  1. 長期感到寂寞會提高壓力指數,影響人體激素的分泌和免疫系統的運作,更性發炎,對人腦和基因有害;
  2. 長期感到寂寞,會提升對負面資訊的感受力,更容易陷入恐慌或焦慮;
  3. 為了擺脫寂寞感,人們的行為選擇更容易不理性,如暴飲暴食、酗酒吸毒、進行危險的性行為。

是心理帶給生理負面影響的典型。

此外,BBC廣播與三所英國大學發起的「寂寞實驗」(The Loneliness Experiment)裡也揭露一個可怕的現象:

女性更容易因為寂寞而感到羞愧。

從研究中發現,女性認為人們會更同情那些寂寞的人,而被同情讓她們感到羞愧,因此傾向隱藏自己的寂寞。

挺揪心。

四、寂寞的好處

說完壞處、談好處,寂寞的感受也帶給我們一些益處,歸納起來有三點:

1. 寂寞可以提高創造力

根據加州大學聖何塞分校的創造力心理學專家格里高利·菲斯特(Gregory Feist)的研究,「若定義創造力是『具有原創性和有用性這兩種基本特徵的思考和行動』,具有創造力的人群,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對社交活動不感興趣,他們會投入大量時間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,高度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內心感受,並且會嘗試通過創作將其表達出來。」

這也是為何,一些剛分手的男女,在寂寞中往往是他們創作能量最強的時候。

2. 寂寞可以讓我們專注於內心

以下說的是還沒感到痛苦的寂寞,這時我們的大腦一般處於平靜的休息狀態,思考自由度提升,長期記憶力增強,且對於與他人之間的關係的感受力也會隨之強化。

寂寞讓人內省。

3. 寂寞帶來健康

「任何事物都有可以適應和不可適應的一面,這取決於極端程度的高低。」

寂寞是一種相對於不寂寞的感受,如果沒有不寂寞的狀態,就去內省、認識自我、並完全放鬆,所以感受過寂寞的人,其之後的友誼關係往往更牢固,且隨之而來的幸福感更強。

從上述三點中可以發現,這些好處都是有代價的。

寂寞與擺脫寂寞的代價。|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

五、孤獨與其所創造的

從現代寂寞的由來、哲學上寂寞虛無感,再談到寂寞的壞處與好處,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感覺:

寂寞就像黑暗,我們害怕被它吞噬,但沒有它,我們也看不見夜裡的繁星,所以,我們得學會控制自己的寂寞感。

怎麼控制呢?幾個一般性的方法:

  1. 保持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社交;
  2. 保持運動;
  3. 保持外出習慣,常呼吸新鮮空氣;
  4. 保持充足的睡眠;
  5. 保持規律且營養的飲食;
  6. 保持旅行與接觸自然的習慣;
  7. 養寵物。

美國作家保羅・奧斯特在他的作品《孤獨與其所創造的》裡這麼描述…

「要進入另一個人的孤獨,我意識到,是不可能的。如果我們真的可以逐漸認識另一個人,即使是很少的程度,也只能到他願意被了解的程度為止。」

當我們沈浸在孤獨與其所創造的美好中時,也請不時警惕自己是否正被漩渦吞噬,我們得從寂寞中時常探出頭。

願你能享受寂寞。

by 傑克小編

無人知曉的寂寞。|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

[ RULES CREATIVE/ 吾則創意]

獨立品牌代理商 RULES CREATIVE
~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~
業務洽詢:Jack Dai
[Phone: 02–25503158; E-mail:jack@rulescreative.com]
➡官網 — [ http://www.rulescreative.com/ ]
➡FB粉絲團 — [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ulescreative/ ]

獨立品牌代理商 Rules Creative,用策略與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。

--

--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Written by 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是一間獨立品牌代理商,我們擅長用策略、創意與設計解決品牌客戶的商業問題。Logo「R」的缺口是20%的商業與創意出口,意義是我們懂到「真正懂創意的人,是最懂規則的人」和「創意不是顛覆,而是在規則中找出口」,基於此,我們的Slogan是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」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