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熟悉的陌生人|Photo by Anka Zhuravleva

#知識【 你其實不懂陌生人】|RULES CREATIVE

你還記得第一次被警察臨檢的自己嗎?明明沒犯錯,但面對警察狐疑的眼神,卻莫名緊張起來…

你記不記得第一次被大老闆叫到辦公室?明明沒什麼事,心裡卻因莫名的擔憂而緊張起來,而自己的緊張反而讓老闆的眼神露出了不信任感…

素昧生平或根本不熟稔的兩人,本質上是陌生人,互動的過程充滿事與願違與意識外的弦外之音,怎麼一回事?

麥爾坎.葛拉威爾(Malcolm Gladwell)的《解密陌生人》可以解除你心中多年的疑惑,在生活中,他可以破除你對陌生人的判斷盲點;在職場中,他可以讓你對陌生同事的反應不要那麼快下判斷;而在行銷上,這裡頭有腳本insight。

《解密陌生人》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61345?sloc=main

一個面試上的真實場景

場景是面試,我們從面試官視角、面試者視角和上帝視角三個視角來講故事,先說背景。

面試官:慣老闆傑克
面試者:應屆畢業生小優
上帝:閒閒沒事幹觀賞人間面試

面試官視角

小優這個女孩,表現中規中矩,說話時眼神會直視我,挺坦率的,雖然反應沒有很快,但還是有努力回答,過程中我突然問「你人生做過最冒險的事是什麼?」她的答案令人傻眼,她說「出櫃」。出櫃沒有不對,但我想她至少應該回答工作相關的事。但我問她喜不喜歡看書,她說喜歡,還講出了一兩本書名,這點加分。

這女孩的性格估計有點敏感,不太ok。

面試者視角

第一次面試好緊張,腦子一片空白,我覺得自己的表現糟透了,面試官人還不錯,看起來是個很正面陽光的人,中間他突然問我「你人生做過最冒險的事是什麼?」我好緊張,不確定他問的是哪方面,腦子裡蹦出來的第一個答案是「出櫃」,終究這確實是我冒過最大的險,回答完後,他的反應挺熱烈的,讓我鬆了一口氣。後來他問我喜不喜歡看書,我好久沒看了,但感覺這面試者喜歡愛看書的人,所以我說喜歡,還掰出了兩本沒看完的書名,順利過關。(耶)

我覺得我機會蠻大的,靜待佳音。

上帝視角

這場面試裡,面試官問了許多不精準的問題,導致面試者回答也很發散,而且面試者似乎是第一次面試,比較緊張,兩人一問一答之間,既沒看懂彼此、也沒判斷清楚對方訊息的真偽,但受限於時間與表達能力,兩人好像也沒話可說下去。

視角|Photo by Anka Zhuravleva

陌生人三理論

這個典型的場景,想必你也不陌生,面試官與面試者在有限的時間內,一個試圖判斷對方合適不合適,面試者則試圖表現自己、博得信任,其中的關鍵課題是:

明明面對面聊著,為什麼我們無法分辨對方說話的真偽?

葛拉威爾在解密陌生人裡,提出了三個當我們遇見陌生人時的理論:

理論一:預設為真

人在和別人打交道時,會不自覺默認對方是誠實的。(我未必是誠實的,但對方一般誠實)

理論二:透明性

在與陌生人打交道時,我們會預設自己看得懂對方,而對方看不清自己。(對方是透明的,我是複雜難以看清的)

理論三:耦合

在跟別人打交道時,我們會不自覺揣摩對方的動機。(但事實上所以結果都是由各種成因所組成,不能只看動機)

上述三者就是我們遇見陌生人時的三種天然傾向,這就是面試時「我們明明面對面聊著,為什麼我們無法分辨對方說話的真偽?」的原因。

這時回頭看剛剛的面試場景,面試官與面試者是不是都犯了上面的三點問題?

預設為真:他們都認為對方實話實說;

透明性:他們都覺得自己讀懂了對方;

耦合:他們都從動機面簡單化了對方的表述,沒考慮每一件事是由各種因素造成。

即使如此,葛拉威爾也不是要我們不相信陌生人或不認為自己懂對方,他只是有鑒於社會上各種因陌生而造成誤解的場景(如美國白人警察臨檢黑人擦槍走火),提醒我們:

我們有很多盲點,其實沒有這麼懂陌生人。

幻覺|Photo by Anka Zhuravleva

啟示

面試只是場景之一,我們終其一生都得與無數陌生人打交道,那陌生人理論可以給我們什麼啟示呢?小編自己歸結為三點:

1. 選擇信任,但保留空間

猜疑有成本,因為我們得找出更多證據才能釋疑,成本高昂,但付出信任必須有保障,所以商業上我們才會以合約制度為底線,在底線上付出信任。

2. 保持對人複雜性的理解

行銷上我們常把人以群而分,這是經濟有效率的,然而人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,每一個人不是只有一個標籤,這也是為何網路公司得為我們貼無數標籤才能定義我們的緣故。

3. 看行為,不要看動機

人心複雜,動機藏在複雜的人心,且深受當時的情景所影響,只有盡力排除主觀猜測、回到客觀評價,才有可能真正消除偏見上的成本。

在避免偏誤前,我們得先承認:

我們其實沒有這麼聰明、這麼理性、這麽懂我們眼前的陌生人。

by (慣老闆的?)傑克小編


【補充】

#觀點【三個臭皮匠,總會輸給一個諸葛亮:群體決策的繆思】

#管理【 從行為經濟學看企業的決策偏誤 】

陌生人|Photo by Anka Zhuravleva

[ RULES CREATIVE/ 吾則創意]

獨立品牌代理商 RULES CREATIVE
~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~
業務洽詢:Jack Dai
[Phone: 02–25503158; E-mail:jack@rulescreative.com]
➡官網 — [ http://www.rulescreative.com/ ]
➡FB粉絲團 — [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ulescreative/ ]

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

--

--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Written by 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是一間獨立品牌代理商,我們擅長用策略、創意與設計解決品牌客戶的商業問題。Logo「R」的缺口是20%的商業與創意出口,意義是我們懂到「真正懂創意的人,是最懂規則的人」和「創意不是顛覆,而是在規則中找出口」,基於此,我們的Slogan是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」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