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管理【 立刻傳給你的老闆和主管!21條「管理團隊的壞習慣」他們犯了幾條?】|RULES CREATIVE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12 min readApr 25, 2022

--

「老闆,聽說你要激勵我?」「是啊,我早就知道你知道我要激勵你。」|Pic — Dilbert

一、那些討人厭的老闆(主管)

你的老闆有多自大?
你的主管有多討人厭?
如果你成為了主管,你…會不會和他們一樣呢?

這個問題享譽全美、貼身指導過最多CEO的領導力訓練家馬歇爾・葛史密斯(Marshall Goldsmith)會告訴你:

「你有很高的機率會成為類似的人,你為你成功的信念正是你改變的阻力。」

接下來我們先稱呼他們為「成功人士」吧。(笑)

Marshall Goldsmith,全美教導過最多CEO的領導力訓練家。

二、四個「讓我們成功」與「阻礙我們改變」的信念

信念一:我已經成功了

已經成功的念頭,讓人對自己的技能和天賦產生信心,在多數時候是正面的,他可以帶給我們自信。

然而當你遇見瓶頸、想要改變時,這讓你容易高估自己,也是你改變最大的障礙。

信念二:我會成功

成功的人相信他們自身有使願望成真的能力,他們有較高的「內控力」,不會埋怨命運,看待成功的結果多歸因於「人的動機」和「能力」,忽略運氣、偶然性或其他外在因素,時常是錯誤假設。

而這個錯誤的信念,讓我們找不到自己的問題。

信念三:我還會再成功

這是「我有成功的動機」的另一種說法,也是許多生性樂觀或因成功而變得樂觀的成功人士的盲點,他們不只相信自己可以一再製造成功,甚至認為這是他們應得的。

這個信念會讓他們過度承諾,延遲行動,這是暗自說服自己:我根本不需要改變。

信念四:成功是我的選擇

成功人士相信他們所做的是他們選擇的事,因為他們做了選擇、所以成功,這對於堅持努力有巨大的好處,不會遇到困難就退縮。

其中的弔詭之處是,要讓相信自己「我選擇成功」的人說出「我選擇改變」是非常難的轉換,因為選擇改變,就像讓他不去選擇成功一般。

小結

不知道你有沒有從上面四點中想起你認識的「成功人士」,他們對於自己的成就有近乎「迷信」的自信,但這非戰之罪,因為達成某種成就本來就需要一段辛苦的過程,如果缺乏自信、無法堅持,做到的機會本來就低。

最重要的課題是:「我們如何在達成自己的成就目標後,不讓自己成功的原因成為繼續向前的阻力?」

馬歇爾・葛史密斯帶給我們一個好消息:

「你可以克服,因為這是習慣問題,不斷停醒自己,改掉這些壞習慣就行。」

左:成功人士;右:非成功人士。|Pic — Dilbert

三、管不好團隊的21條壞習慣

哪些壞習慣呢?共21條,如果有勇氣,請發給你的老闆或主管,讓他們知道自己不自覺的習慣裡,既不能讓人信服、也沒能激勵團隊、還適得其反…

記得標注:「馬歇爾・葛史密斯說的。」(笑)

接下來我們一條條一說。

壞習慣1:贏太多

→「不計一切代價想贏,任何狀況下都想贏,重要的時候、不重要的時候、無關緊要的時候都想贏。」

也許時習慣在競爭中勝出,他們無時無刻都想佔上風,更懂、更聰明、掌握更多資訊…即使有時下屬在某些部分比你強,或根本沒想跟你比。

若你真的全能且強大,這沒毛病,但在產業專業分工的今日,幾乎不存在一個全能的上帝:

當上帝,會讓老闆親手把下屬的心推的遠遠的。

壞習慣2:加值過度

→「無法抑止對每一個討論提出自己看法的渴望。」

對於這些成功人士來說,最難的是要他們去聽別人告訴他們已知的事,而不去說「我早就知道了」或「我有更好的辦法」。

當這些成功人士提出見解、修改了原提案,就算只是5%,也讓下屬的執行動機瞬間減少50%,因為在不自覺中:

提出修改方案的老闆,奪走下屬對這個想法的所有權。

壞習慣3:打分數

→「幫別人打分數的衝動,將自己的標準套在別人身上。」

你可能遇過一個場景,在會議裡你的老闆就某事詢問大家的意見,A君、B君和C君說完後,老闆開始總結、並發表點評:「A的主意很棒,B的還不錯。」C君的點子略過不說。

對於所有下屬來說,可以確定兩件事:
1. 所以人都記住了老闆打的分數。
2. 不論老闆的評價多有善意,老闆打分數的行為都會讓其他人躊躇不前、更想自我辯護。

沒有人喜歡被打分數,當老闆替別人打分數時,就是消滅對方想幫忙的純粹善意。

壞習慣4:惡言批評

→「想要讓別人覺得自己很靈巧聰明,出言嘲諷或給尖銳的評論。」

這類嘴賤的主管特別多,不論有意、無意,嘲諷唯一的用途就是「貶低別人、傷害他人,藉此彰顯自已的優越」。

在馬歇爾・葛史密斯的調查中,「不作惡言批評」是老闆與主管認知失調最嚴重的一項,換言之:

老闆和主管們覺得自己沒有惡言批評,但認識他們的人不同意。

壞習慣5:用「不是」、「但是」或「然而」開頭說話

→「過度使用這些否定用語,暗示別人:我是對的,你是錯的。」

當老闆或主管用上面三句當開頭,不論他們的語調多麽可親、言語多麽俏皮、在句子中丟入多少緩頰句子來保護你的感情,他們傳達給你的不是「我有不同的看法」,也不是「我不同意你的意見」,而是…

「你說的是錯的,我說的才是正確的。」

壞習慣6:告訴全世界我多聰明

→「想告訴別人我比他想像中更聰明。」

這是成功人士想贏的習慣中的一種變形,他們習慣得到別人的讚賞,他們必須讓別人知道,他們就算沒有比你聰明,也至少和你一樣聰明:他們總不自覺的讓自己必須是這個場子裡最聰明的人。

具體表現是當你告知老闆或主管一件事時,他們說「我已經知道了」、「我早就知道了」、「這不是重點」,他們忘了一點:

愛現讓人精神抖擻,但宣布自己很聰明讓人倒盡胃口。

愛現的老闆。|Pic — Dilbert

壞習慣7:生氣時發言

→「將情緒作為一種管理工具。」

這是老一輩的管理者特別酷愛的方式,好處是清楚傳達「我很在乎這件事」、「讓員工繃緊神經」,代價是「留給員工脾氣不好的根深蒂固的印象」,而且這個印象很難去除,阻礙後續你對老闆和主管諫言或溝通的意願。

用情緒作爲管理工具的代價,是增加掩蓋問題的概率,同時消滅團隊間的坦率溝通。

壞習慣8:否定,或是「讓我告訴你為何這個行不通」

→「即使別人沒問你,也想要散佈負面思考。」

職場中這類主管特別討人厭,有時他只是路過、你也沒問他,他就來指點江山,這跟第6點壞習慣「告訴全世界我有多聰明」的本質相似,藉由「想要協助他人的偽裝下,否定他人,凸顯自己的聰明。」

總在否定他人的老闆或主管的辦公室,往往就像裝了一個無形的「請勿進入」的牌子一般,門可羅雀。

壞習慣9:壟斷訊息

→「不肯分享訊息,想藉此居於優勢。」

有些主管不喜歡分享資訊給下屬,他們刻意壟斷資訊的前好和壞習慣2的「過度加值」相反,在減掉價值,但目的其實一致:

他們壟斷訊息是為了獲得權力感,一樣是為了想贏,只是手段更為惡劣,對組織毫無益處。

壞習慣10:不能適時讚賞別人

→「不會去讚揚及嘉獎別人。」

這是上一條壟斷資訊的難兄難弟,你老闆和主管可能會想「我就是不喜歡隨便稱讚人,怎樣?」但他們不知道的是…

不去讚賞別人對團隊的貢獻,不只是對人不公平,而且還是剝奪下屬享受因勝利帶來的喜悅,他們往往會因此覺得被遺忘、被漠視,甚至懷恨於心。

壞習慣11:搶別人的功勞

→「高估自己的貢獻度中最可惡的一種行為。」

老闆和駐館搶佔下屬的功勞無異是在傷口灑鹽,因為已經少了讚美,又進一步侵犯下屬。

如果你老闆或主管會搶你的功勞,這是犯罪:破壞組織認同的罪。

壞習慣12:找藉口

→「想將討厭人的行為塑造成個人特點,期待別人因此不跟他計較。」

一場會議中,老闆或主管遲到30分鐘,讓一票人空等,進來時他們一般有兩種版本的藉口句式:

直接版:「不好意思我慢了,跟上一個客戶談太久。」

隱晦版:「我是個一忙起來就忘了時間的人,不好意思我慢了。」

不論他們說的是直接版或隱晦版,對於你而言的事實不變:

「老闆和主管不守時,而且習慣對自己的行為找藉口。」

「我最大的缺點就是,我從來不找藉口。」|Pic — Dilbert

壞習慣13:怪罪過去

→「想將對我們的指責轉嫁到以往的經歷上;也是怪罪別人的一種方式。」

一些老闆或主管會意識到自己的壞習慣,但他們往往會把這些壞習慣歸咎給過去的某些經歷,例如「被夥伴背叛過」等等。

此外,他們在想要指責你們時,也會用過去作為包裝,端出鼎鼎大名的賣老句:「我在你這個年紀時啊…」、「我年輕的時候都會…」

他們習慣如此,忘了一點:

如果真的知道是壞習慣,老闆和主管可以選擇改變;也可以停止將自己做過的選擇作為怪罪他人的理由。

壞習慣14:偏心

→「沒有意識到待人不公平。」

你問你老闆和你主管,你們有沒有偏心?他們一定說,沒有。

馬歇爾・葛史密斯告訴你,有,為了避免你老闆不小心偏心,你可以用馬歇爾・葛史密斯的「偏心三問」建議你老闆:

Q1. 我提拔的員工有多喜歡我?」
Q2. 我提拔的員工對公司和客戶的貢獻何在?
Q3. 我給了我提拔的員工多少肯定?

然後請你老闆別忘了一個本質:

我們都會本能性地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,這是不由自主的,也是滋生馬屁文化的根源。

壞習慣15:拒絕說對不起

→「無法為自己的言行負責,不會承認錯誤或自己對別人造成的困擾。」

許多老闆或主管從來不道歉,彷彿認錯就輸了,感覺認錯會要了他們的命,但他們忘了說對不起的好處:

表達歉意或道歉是一種釋嫌的儀式,就像到教堂告解一樣,一句「我很抱歉」會讓所有人好受很多,拋開過去、面向未來。

壞習慣16:不聽別人說話

→「對同事不尊敬的方式中最以退為進的一種。」

這是老闆和主管們最普及的壞習慣,既不禮貌,也傳遞了一下的負面訊息:

我不在乎你!
我聽不懂你說的!
你錯了!
你很笨!
你在浪費我的時間!
以上皆是。

你得讓你老闆知道時代不同了:

老闆或主管不聽別人說話,在過去,聰明、有能力的人會忍受這種不禮貌的行為;但在現在和未來,他們會離去。

壞習慣17:不表達感謝

→「典型的沒有禮貌。」

別說表揚,你老闆或主管有謝謝過你嗎?你覺得他們應該謝謝你,只是他們忘了這項華人的美德…

感激是一種禮多人不怪的技能,但不知為何,他們對付出感謝顯得吝嗇又謹慎,彷彿是要在特殊日子才要開的波爾多酒。

壞習慣18:懲罰傳訊息的人

→「發起不必要的攻擊,結果受害的是無辜而且想幫我們的人。」

「老闆、老闆,我發現公司的系統有漏洞!」你發現問題,怕公司損失,趕緊跟老闆說,沒想到老闆反而怒氣沖沖地唸了你一頓。

「怎麼會有漏洞呢?搞什麼鬼啊!這麼低級的漏洞都存在,他喵的…」聽他罵完,你感覺到自己黑了。

「懲罰傳訊息的人,就像是從不讚賞別人、搶功勞、推卸責任、惡言批評、不表達感謝中,擷取最壞的元素組合而成,還加上怒氣,對組織的壞處顯而易見,卻是建立報喜不報憂的官僚文化的必要元素。」

壞習慣19:推卸責任

→「想怪罪給其他人。」

如果你的老闆和主管會推卸責任,你可以讓他們知道,推卸責任是可怕缺陷的綜合體,摻雜了一些想贏的需求及找藉口,並同時混合了拒絕道歉和不適時給予讚賞,並加上懲罰傳訊者和發怒,綜合以上,你老闆就完成了推卸責任的配方。

你可以讓他們知道:

「世上沒有完美的人,老闆也是,沒有人期待你完美,你希望員工扛責任、員工願意,一樣的,員工也希望你扛起你應該的扛的責任:老闆,不要推卸責任。」

壞習慣20:過多的我

→ 「只要是和我相關的,母豬也會變貂蟬。」

長期下來你會發現,對每一個人來說(當然包含你老闆和主管),要跨過把缺點當優點的那條界線有多容易,只因為那個缺點是建構所謂的「我」的一部分。

如果你發現老闆抗拒改變的原因,是因為緊抱一個錯誤的、毫無意義的「我」不放,記住可以告訴他:

「這叫對自己的本質的愚忠,這和老闆你無關,而是與我和其他人如何看你有關。」

壞習慣21:目標成癮

→ 「一昧追求目標、甚至不擇手段,忘了當初為什麼有這個目標。」

如果你老闆曾經有美好的理想,在過程中設定了許多階段性目標,但他似乎太追逐每一個目標,痴迷到忘了當初的理想,請告訴他:

老闆,你罹患了目標成癮症,我不喜歡。

讀完21條後驚呆的老闆。|Pic — Dilbert

四、給老闆和主管的話

「如果你是老闆和主管,請冷靜、喝杯茶先(遞),上面不是幫著員工冒犯各位,而是這是馬歇爾・葛史密斯給領導者們的21條犀利提醒。

我是RULES的負責人,讀著時冷汗直冒,因為發現自己犯了太多不利組織發展的管理錯誤,我想,你也會有共鳴。」

不論之於現在或未來的老闆和主管,我想,對抗人性很難,但值得投資,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領導者吧。(燦笑)

by 傑克小編

老闆說:「現在我是更好的老闆了。」(?)|Pic — Dilbert

內容參考出處:
<What Got You Here Won’t Get You There : How successful people become even more successful>

[ RULES CREATIVE/ 吾則創意]

獨立品牌代理商 RULES CREATIVE
~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~
業務洽詢:Jack Dai
[Phone: 02–25503158; E-mail:jack@rulescreative.com]
➡官網 — [ http://www.rulescreative.com/ ]
➡FB粉絲團 — [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ulescreative/ ]

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。」 — RULES

--

--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Written by 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是一間獨立品牌代理商,我們擅長用策略、創意與設計解決品牌客戶的商業問題。Logo「R」的缺口是20%的商業與創意出口,意義是我們懂到「真正懂創意的人,是最懂規則的人」和「創意不是顛覆,而是在規則中找出口」,基於此,我們的Slogan是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」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