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知識【6分鐘、6本書,讓你一次讀懂黑天鵝先生的「不確定性五部曲」】|RULES CREATIVE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11 min readJul 18, 2022

--

不確定是雞還是蛋…|Art by kylejbean

〖 經驗外的不確定性 〗

就算沒見過黑天鵝,相信你一定聽過「黑天鵝效應」,Covid-19疫情、俄烏戰爭、全球通膨與安倍遇刺,不知道有沒有讓你再次想起它?

這個出自於納西姆・尼可拉斯・塔雷伯(Nassim Nicholas Taleb)的概念,在2008金融風暴後,已經成為「無法預期的重大事件」的代名詞,除了《黑天鵝效應》外,塔雷伯其實還有其他四本著作,分別是《隨機騙局》、《黑天鵝語錄》、《反脆弱》和《不對稱陷阱》。

排除掉補充性質的《黑天鵝語錄》,塔雷伯其他四本著作其實是有系統性的,環環相扣、逐步展開,我打算用最精簡的描述、並補充一些內容,讓你一次搞懂。

先說兩個有名的故事。

黑天鵝先生:納西姆・尼可拉斯・塔雷伯(Nassim Nicholas Taleb

猴子買股票

第一個故事裡,有500隻猴子,我們給每隻猴子一台電腦和100萬元,讓他們炒股票,而電腦上只有兩個按鈕:買進、賣出。

一年後有250隻猴子賺錢、250隻猴子賠錢,於是我們讓賺錢的猴子繼續玩,每年都排除掉賠錢的猴子,直到剩下最後一隻猴子。

而這隻猴子就是這五百隻猴子中特別成功的一隻,人們不禁想: 究竟什麼是他的成功之道呢?

而這隻幸運的猴子,也開始相信自己真有什麼不一樣。

圖:成功猴士

火雞的明天

第二個故事,有一隻理性的火雞,生活在農場的柵欄裡,每天早中晚,人類都會來到籠子前,奉上美味的飼料。

理性的火雞戰戰兢兢地面對人類,日日謹慎的吃著飼料,就這個過了300天,他成為了一隻健壯的雞。

正因為他是一隻理性的雞,所以他總會時時評估局勢。在分析過去300天的生活後,他得出一個結論:「 人類就是為了祀奉我而存在的生物,我之後的300天的生活也會是如此。

他沒想的是,隔天是感恩節,這隻理性的火雞就這麼被宰了。

猴子與火雞的意義

第一個關於猴子的故事,講的是「人們容易忽略隨機性」;而第二個關於火雞的故事,則是「重大事件的不可預測性」。

再來我們分別說說這四本書的主要概念。

在感恩節前堅信人類是自己的僕人的火雞。

〖 Book1 — 隨機騙局 〗

這本書是塔雷伯的基礎,他闡述:

「人類因認知侷限,造成多種不理性謬誤,進而把不可預測的隨機事件合理化的傾向,倒果為因,忽略了事情本身的隨機性。」

如猴子玩股票的故事。

而「倖存者偏誤」又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,例如:一台從戰場歸來的戰鬥機,軍方很認真的研究它哪些地方中彈,想進而改善,然而他落入了陷阱:真正需要改善的是那些沒中彈的地方,因為這台中彈的飛機還回得來,其他飛機卻掉入了海裡。

啟示:

人們會傾向從活下來的人身上找原因,卻忽略那些為數更多的失敗者,而真正值得分析的原因,多半在他們身上。

《隨機騙局》

〖 Book2 — 黑天鵝效應 〗

在隨機性的基礎下,塔雷伯進一步闡述:

「當人類規避風險時,往往侷限於過去的已知經驗,但真正會引發重大的影響的卻從來都不是這些已知之事,而是經驗之外的突發事件。」

如理性的火雞的故事。

正如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所說:「這次金融風暴百年難得一見,我們根本不知該如何防範。」

線性思考的侷限性,莫過於此。

《黑天鵝效應》

〖 Book3 — 反脆弱 〗

Q. 那我們該怎麼預測黑天鵝事件呢?塔雷伯的答案是:

「黑天鵝不可預測,但我們可以建立能夠承受的體質,甚至進一步從中獲利。」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,而是反脆弱。

在隨機性與黑天鵝的本質上,我們應該建立在各種意外發生後,不但不會在風險中受損,反而還能獲得額外的收益的反脆弱性。

怎麼建立反脆弱呢?

塔雷伯給出了四個答案:

1. 層層冗餘:像多餘的脂肪一般,儲備
無效率的浪費。

2. 槓桿策略:多數佈局低風險,少數投資在超高風險。

3. 不要太大:大自然不喜歡大的東,太大不好面對環境劇變,如恐龍。

4. 主動試錯:對於各種風險,在能承擔的範圍內主動試錯,好瞭解其影響。

《反脆弱》

〖 Book4 — 不對稱陷阱 〗

在理解隨機性、無法預測的黑天鵝、並建立反脆弱邏輯後,塔雷伯進一步延伸闡述:

「我們得留心的是那些沒有切膚之痛的不對稱風險,也就是決策與自己的利益無關者所造成的系統性風險。」

反之,之於個人,只要利益無關,我們也不該隨便製造風險給別人。

最經典的不對稱陷阱莫過於華爾街的投資機構,他們拿著投資人的錢投資,自己卻未必做同樣的投資,在遇見黑天鵝時,投資人賠了一屁股,他們卻不必承擔任何損失。

這就是不對稱陷阱,得當心

《不對稱陷阱》

〖 Book1~4的邏輯脈絡 〗

梳理四本書的邏輯脈絡,精簡版如下:

隨機騙局:人類有把不可預測的隨機事件合理化的傾向,進而忽略了事情本身的隨機性。

→黑天鵝效應:真正造成重大影響的偏偏就是這些難以預測的事件。

→反脆弱:我們應該建立在各種意外發生後,不但不會在風險中受損,反而還能獲得額外的收益的反脆弱性。

→不對稱陷阱:同時,我們得留心的是那些沒有切膚之痛的不對稱風險。

之於各行各業的我們,又可以這麼運用塔雷伯的邏輯呢?例子曾經很稀有,現在卻俯拾即是。

倒下的巨人給新巨人的啟示

還記得經典失敗案例NOKIA、MOTOROLA和KODAK嗎?他們曾經強盛,也經營有方,卻都衰亡於「iPhone」這隻黑天鵝的出現。

然而他們沒有白白犧牲,他們的衰敗帶給後來的新興巨頭們一個強烈的啟示,而且徹底符合塔雷伯的邏輯,套上四本書的概念大致如下:

隨機騙局:我的成功可能有時代偶然性,且哪一種技術將要取代我,我無法預測。

→黑天鵝效應:當一種我無法預測的技術瞬間普及時,我可能會瞬時崩蹋。

→反脆弱:累積層層冗餘的人才與現金,並透過槓桿策略投資許多高風險的新興科技、主動試錯。

→不對稱陷阱:並以財務結構或組織管理的設計,讓公司的興亡與股東與員工利益攸關,盡可能減少不對稱性。

搜搜新聞,全球一線巨頭幾乎都依此邏輯操作中:增加餘裕X海量投資

如果你夠細心,應該會心生一個小疑惑:「塔雷伯不是說大自然不喜歡太大的事物嗎?現在的企業都大的不像話呢?」

顆顆,確實微妙,要解釋這個問題,小編得帶到另一本書:《規模的規律和祕密》

〖 Book5 — 規模的規律和祕密 〗

傑弗里‧魏斯特在《規模的規律和秘密》裡提出一個概念:

根據生物與社會共同遵守的冪次法則,隨著規模放大、單位代謝成本會降低,這意味著生存能力的增強。

換言之,體型越大、需要的單位能量反而減少,故生存能力更強。而典型的例子是「體型大的動物多半長壽」。

這就奇怪了,塔雷伯不是說「這個世界不喜歡大的東西嗎?」為什麼《規模的規律和祕密》裡又說「大更有效率、更長壽」?

其實不矛盾,只是維度不同。

體型大,因為單位運作成本更低,確實更容易長壽,塔雷伯說的自然不喜歡大,則是指「大的東西不易在巨變的環境中生存」,所以:

魏斯特裡說的是個體壽命,大象;

塔雷伯說的是面對震盪的能力,如蟑螂。

因為大真的很重要,但風險也確實高,因此我們可以用塔雷伯的反脆弱邏輯,做進一步策略歸納:

1. 你可以大,但要儲備冗餘

2. 你也要在槓桿策略下做局部高風險投資、以規避未知風險

3. 最後如果可以,你要具備可自由縮減及自由移動的能力。

而關於「規模膨脹所帶來的」的現實風險,我想透過第六本書做個補強。(有完沒完!!!)

《規模的規律和秘密》

〖 Book6 — 人際網絡解密 〗

以研究「網絡」著稱的史丹佛經濟學家馬修・傑克森(Matthew O. Jackson)在《人際網絡解密(史丹佛教授剖析,你在人群中的位置,如何決定你的未來)》談到在複雜系統中、規模對於整體系統的風險。

在金融風暴中,我們看到一些「大到不能倒」的金融機構,我們義憤填膺地覺得銀行家很貪婪!政府被綁架很無能!

馬修・傑克森教授從兩個角度告訴你「金融機構會越來越大的本質。」

規模經濟有好處

金融機構天然會傾向讓自己越來越大,本質原因很單純,為了追求「規模經濟」,而追求規模經濟有三點好處:

1. 規模可以降低維運成本
→成本攤提。

2. 規模可以參與大型投資項目
→生意門檻與規模帶來的參賽條件。

3. 規模帶來品牌與聲譽
→大到不能倒、吸引更多消費者:消費者買保險的預期心理。

基於上述三點,以銀行為例用一句話總結:

「因為消費者喜歡大間的銀行,且銀行變大可以降低營運成本、參與更大的項目,所以銀行變大好處多多,只要是銀行都想變大。」

這就是不分國內國外,全球滿是金融巨頭的原因。

金融市場的高外部性

延伸的問題是:變大不是變強?怎麼遇見危機時,反而會看見像雷曼兄弟這類金融巨頭反而脆弱不堪呢?

這牽涉到一個概念:

金融市場的「外部性」特別大、特別廣。

什麼是外部性?經濟學上的定義是指「一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他人的福祉,卻沒有承擔相應的義務或回報」,金融市場的外部性有三:

1. 金融市場牽涉到參與這特別廣,一出問題會牽涉到每一個人,擴散特別快。

2. 更緊密的連結不等於風險更高,交易對手多、且風險分攤廣,系統性風險反而下降。

3. 感染無需接觸,即使沒有做任何不良投資,危機發生時依然受影響。

而從網絡科學的角度,如果能在波瀾初起時就抑止傳染,遠比爆發海嘯後才想辦法改善,來的容易、代價也比較小。

這也是為何當金融危機發生時,各國政府會不惜代價的去「滅火」的根本原因:不滅的代價難以承受。

如何避險呢?

而之於機構或個人,又該如何避險呢?一條公式:

避險=增加連結 X 降低系統性風險

1. 增加連結: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。

2. 降低系統性風險:不要讓任何一個籃子彼此間有太多的連結、佔據你太大的比重。

一句話總結,就是塔雷伯所說:

「請增加你的反脆弱性。」

《人際網絡解密》

〖 結語 〗

Covid-19的疫情看似正歇息,俄烏戰爭、美國貨幣緊縮及中國的持續清零,帶給全球經濟看似永無止境的絕境,虛擬貨幣崩跌、台灣股市急凍,只漲不跌的台積電與大排長榮的股價神話也落入凡間。

上述幾件看似彼此獨立的事件,其實是環環相扣的。

在如此複雜的系統中生活的我們,理解塔雷伯的不確定性理論非常實用,能幫我們「生存」、「避險」及「逐利」。

生存:認知是間的隨機,不要成為火雞。

避險:強化體質、保留餘裕。

逐利:別人的災難就是你可以慢慢等待的買盤。

願這波疫情與金融災難中,你能全身而退,甚至得利,最重要的還是:

身體健康,闔家平安。

by 傑克小編

願世間的紛擾,與你無關。|Pic by cult.class

[ RULES CREATIVE/ 吾則創意]

獨立品牌代理商 RULES CREATIVE
~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~
業務洽詢:Jack Dai
[Phone: 02–25503158; E-mail:jack@rulescreative.com]
➡官網 — [ http://www.rulescreative.com/ ]
➡FB粉絲團 — [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ulescreative/ ]

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。」 — RULES

--

--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Written by 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是一間獨立品牌代理商,我們擅長用策略、創意與設計解決品牌客戶的商業問題。Logo「R」的缺口是20%的商業與創意出口,意義是我們懂到「真正懂創意的人,是最懂規則的人」和「創意不是顛覆,而是在規則中找出口」,基於此,我們的Slogan是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」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