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知識【跟你說喔,完美主義是悲劇,做個「不完美主義者」吧!】|RULES CREATIVE

做個不完美主義者。|Photo by Hanna Panchenko

「妳最大的缺點是什麼?」

「嗯…可能是…可能我有點完美主義吧,呵。」

上面這段對話,你想必不陌生,甚至可能你自己都這麼說過,你有沒有發現?說這句話時往往會帶點「驕傲的感覺」…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…

你口中的「完美主義」到底是什麼?

自己為什麼會這麽說?

這麽說對自己有什麼好處?

如果我告訴你…

自稱是個完美主義者其實就像穿了件「讓自己終將無法如願的完美外衣」呢?

不是危言聳聽,待我一一道來。

讓自己終將無法如願的完美外衣。|Photo by Hanna Panchenko

一、完美主義 追求完美

你覺得「完美主義」和「追求完美」是同義詞嗎?

乍聽之下是,但仔細想想還真不是,一般自稱的完美主義,是哪種「不輕易拿出手」或「不輕易妥協」的心理狀態,然而目標是「追求完美」,這種心理狀態反而成為了阻力,因為…

在你要畫出一幅最好的畫前,你得畫過無數沒那麼好的作品,才有機會接近理想中的好…

當你想寫出最好的小說前,你得寫過無數沒那麼好的文字,才有機會接近理想中的好…

當你遇見最理想的愛情,你得知道不理想的愛情是如何,才有機會鑑別出自己的理想…

所以,無法接受過程中的不完美,就很難去追求完美。

所以,如果你不輕易拿出手或不妥協於現狀,你就永遠難以達成理想中的目標。

換句話說,「可能我有點完美主義吧,呵。」這類略帶驕傲的說法,其實是阻礙自己成為成就理想中的事(或理想中的自己)的絆腳石。

Stephen Guise在《How to be an imperfectionist》(對岸譯: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)裡,描述完美主義式瓶毒藥,長期服用有以下副作用:

精神抑鬱、焦慮不安

倦怠懶散、碌碌無為

虛假的安全感及無盡的背部痠痛

挺生動。(笑)

而他的解方是:成為一個不完美主義者(Imperfectionist)吧!

二、不完美主義者的特點

「完美主義者」與「不完美主義者」是相對的存在,彼此間的差異可以互為對照,整理成表如下:

讀來有點像雞湯,但其實很寫實,可以這麽描述兩者:

完美主義者

很在乎結果的好壞,遇見問題時容易糾結在問題本身,而且非常在乎旁人對自己的看法,所以對於每一次行動的正當性與合理性格外糾結,因為對失敗無比恐懼,所以每一次行動前總在糾結於條件是否備齊、是否能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。

例:說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的人們。

不完美主義者

因為知道要達成的目標很遠,所以更在乎過程,遇見問題想的是怎麼解決、事情能否有進展,一樣會在乎別人的眼光、但更在乎自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,所以,行動是一切,因為沒有行動、永遠不可能成功,這是他對自己的認知與自己想要的人生。

例:上從Steve Jobs、下至小小生意人,這些成就某些事的人。

完美主義 vs 不完美主義

如果起點是A、終點是B,完美主義者想要一條直線就到達,而不完美主義者的線則是曲折蜿蜒的。

與直覺相反,在成就一件事情上,直線往往是最遠的距離。

直線往往是最遠的距離。

三、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

在如何克服自己怕丟臉、有惰性、藉口多的完美主義上,Stephen Guise提供了一個名為「二進制思維」的辦法,一句話說明其背後的原理就是:

騙過大腦,養成新習慣。

先說原理,我會超簡潔的説。

懶惰的大腦

我們都知道人腦很懶惰,為了生存會盡量減少能量消耗,腦中的兩部分決定了我們的行為與習慣。

基底神經節:執行習慣,直覺,是下屬,堅持省力,很省能量。
前額皮層:決定習慣,理性,是上司,容易疲累,很耗能量。

舉個形象的例子:減肥。

理智告訴你該減肥,你決定透過控制飲食減肥,你的前額皮層耗費大量的能量說服你這麼做,意志力堅定的餓了兩天,你的基底神經覺得這影響了他平時的習慣,於是他趕緊告訴大腦:「嘿,別這麼辛苦,吃一吃很舒服喔…」

你吃了,回到舊習慣,你的前額皮層就這麼敗給了基底神經。Orz

懶惰剋星:迷你任務

迷你任務的意思是「把任務變得超級小」,意義是騙過大腦、騙過基底神經,他有兩個特徵:

小到沒有任何感知難度(讓前額皮層不累)

小到不會影響你平時的習慣(讓基底神經不會排斥)

藉此,在無痛中形成大腦新的習慣。

怎麼設定迷你任務呢?答案是「二進制思維」。

二進制思維

一般我們想做卻沒去做的藉口有三類:沒場地、沒時間和沒資源。

想讀書,環境太吵,沒有安靜的場地…
想戀愛,工作太忙,沒有時間…
想學寫程式,銀行沒錢,沒有辦法報補習班…

而二進制思維就是電腦程式裡「1」或「0」的概念,也就是把世間一切的事分成兩類:

1:做了

0:沒做

關鍵1:做再少都是做,沒做就是沒做。

關鍵2:有做永遠比沒做好。

想健身,即使一天只做了一下伏地挺身,都比沒做好。
想減肥,即使一天只少喝一杯珍奶,都比沒改變好。
想充實知識,即使一天只讀一分鐘的書,都比沒讀好。

就是這麼樸素的道理,終究…

從結果來說,完美的情境和完美的流程根本不是必要條件。

完美的情境和完美的流程根本不是必要條件|Photo by Hanna Panchenko

四、結語

從自尊心的角度,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都少少都「有某部分的完美主義」,可能是工作,可能是在異性面前,也可能是在家人的注視下。

明明知道道理為何,我們卻始終無法前行,這是每個人共同的痛…(摀胸)

所以我很認同Stephen Guise倡導的「不完美主義者」,除了寫文,我也把這觀念分享給團隊的夥伴們,因為只要能邁出一小步,也許,我們的人生就能少一點點遺憾。

by 傑克小編

二進制思維,少點遺憾。|Photo by Hanna Panchenko

[ RULES CREATIVE/ 吾則創意]

獨立品牌代理商 RULES CREATIVE
~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~
業務洽詢:Jack Dai
[Phone: 02–25503158; E-mail:jack@rulescreative.com]
➡官網 — [ http://www.rulescreative.com/ ]
➡FB粉絲團 — [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ulescreative/ ]

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。」 — RULES

#完美主義 #不完美主義 #Imperfectionist

--

--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Written by 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

RULES CREATIVE/吾則創意是一間獨立品牌代理商,我們擅長用策略、創意與設計解決品牌客戶的商業問題。Logo「R」的缺口是20%的商業與創意出口,意義是我們懂到「真正懂創意的人,是最懂規則的人」和「創意不是顛覆,而是在規則中找出口」,基於此,我們的Slogan是「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」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