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時事【 公投正夯,你該怎麼說服立場不同的愛人…還不分手? 】|RULES CREATIVE
公投很熱鬧,四個議題成為明年地方首長選舉的前哨戰,尤其是「核四重啟」,陌生人互酸、爭吵,有的「情侶」也是。
基於價值觀,互相包容與尊重很重要;但基於內心的渴望,你想必真的很想說服另一半,終究價值觀不合、怎麼能長久相處呢?(???)
因此,傑克小編今天想和你說的主題就是:
「選舉時(如公投)怎麼說服和你意見不同的愛人?」
開始說怎麼辦前,得先理解「選舉這場賽局」。
公投是零和賽局
在經濟學的「賽局理論」裡,選舉是典型不是贏、就是輸的「零和賽局」,其特性是:
1) 無論賽局參與者採取何種策略,所有參賽者的報酬總和都會等於零
2) 只要對方獲利,我方必定損失;只要對方損失,我方必定獲利。
3) 換言之,若雙方的競爭選項為「合作」、「競爭」與「合作又競爭」,零和賽局的選項只有「競爭與競爭」。
4) 因此,在競爭與競爭的約束下,雙方強弱的表現就是一張牌:你示弱,對方必感強;你示強,必感到對方弱。
我們先來看看不世出的天才馮紐曼眼中的賽局。
馮紐曼的賽局
在馮紐曼的賽局理論裡,賽局被區分為「合作賽局」與「非合作賽局」。前者裡的參賽者,可以在賽局開始前就達成協議;後者的參賽者,則不可能達成協議,因為協議者會做出承諾,然後違背承諾:馮紐曼的非合作賽局,是零和遊戲。
1950年當記者詢問他以賽局理論來分析美蘇核武衝突是否會發生時,他表示:「這不是是否會發生的問題,而是何時發生的問題。」
後來他又說:「如果你說為什麼不在明天轟炸他們,我會說為什麼不在今天就轟炸他們?如果你說五點要轟炸他們,我會說為什麼不在一點就轟炸他們?」
換言之,之於馮紐曼的賽局來說,美國在核武競賽中唯一保持優勢的方法就是:
在對手也開發出一樣的武器前摧毀對方。
時至今日回頭看,挺驚悚,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・納什(John Nash)的「納什均衡」(Nash equilibrium)蓋過了馮紐曼的賽局理論。
「納什均衡」的賽局理論揭示了人性中一個本質:相互依賴。
納什的賽局
「我們時常是依據對手的選擇而做出選擇。」這在當代人來說,不是什麼新奇的觀念,甚至是常識,然而在馮紐曼的年代,卻很新奇。
納什的創見正在於此,他用數學證明了:
我們在選擇前,往往不知道對方採取什麼樣的策略,而對方也不知道你會採取什麼策略,當我們得想好的策略被對方得知時,原本的策略就行不通了,必須改變策略。
換言之,在賽局中,人們做出選擇時高度依賴對方的依賴。
而納什的創見在於,他打破了這種循環論證:
「只有假設每個人都以根據他人的選擇而做出最佳的選擇的前提下,其中一方意識到、並主動改變,就可以跳出這種算計的循環,找到選擇的均衡。」
用最近最夯的核四公投舉例。
一個例子:對立的愛人,阿白與阿黑
阿白與阿黑是一對情侶,在核四公投中立場不同,「阿白支持重啟合理」,他不滿「阿黑反對重啟核四」,他希望阿黑改變,相信科學,發自內心的改變,魔鬼藏在細節裡,阿白的出發點是為人民好,也是真心為對方想:阿白希望對阿黑自發性的改變。
聽著阿白肅穆的言語,阿黑沉著臉允諾改變。
阿白不滿意,因為他感覺到阿黑不高興,他覺得重點不只是改變,而是怎麼改變,阿白暗自想:「改變是其次,重點是怎麼改變,我不要阿黑只是因為我的要求而改變,而是真心認同,台灣缺電,這是科學,只有真心認同,我們未來才走得下去。」
阿黑口頭上配合改變了,但悶悶不樂,這時阿白又怒了,說:「你不要只是因為我的要求才這麼做,臭著臉有什麼好處嗎?你明明知道我說的是對的,我是基於科學,你為什麼不能醒悟、發自內心的做出改變呢?」
換句話說,阿白既想要阿黑改變行為(細心),也要他改變態度(積極),還要他改變心裡的狀態(由心而發的認同)。
而這份要求就是賽局中的矛盾:
「心甘情願無需要求,如果阿黑是心甘情願的,阿白就不該要求,因為如果阿黑按照阿白的要求做,他就絕不是心甘情願。」
後來阿白發現了這個囚徒困境,他選擇認錯,他應該尊重阿黑;而之於阿黑,當阿白選擇認錯時,他最佳的選擇也是認錯。
一對伴侶在認錯中找到均衡,得以跳脫衝突與猜忌,繼續前行。
阿黑與阿白的均衡
跳脫賽局理論,回到阿白與阿黑,這次來看心理層面造成的非理性侷限。
表面上來看,如果阿黑選擇改變,他感覺自己正在違背自己的感受,然而,其實阿白也覺得自己委屈:基於科學,為了對方,他冒著失和的風險,要求阿黑改變:
如果兩人無法體會對方是在付出,難有均衡。
再者,要求對方改變的阿白,其實心裡會產生強迫他人的內疚感,所以他會渴望阿黑是自願改變的,以平衡內心的愧疚:
如果阿白無法跳脫降低自己內疚的渴望,難有均衡。
最後,緊密的生意合作和愛情雷同,本質有控制的意涵,阿白越是重視阿黑,就越難忍受阿黑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樣,不一樣意味著失控,失控讓人沒有安全感:
如果阿白無法控制自己的不安全感,難有均衡。
對於付出的比較、不自覺想逃避內疚感及對不安全感的宣洩,是合作中難以做出理性選擇的三大阻礙,納什也無奈。
而跳脫囚徒困境、走向納什均衡的不二途徑,始終是:
其中一方主動做出「改變」,然後讓對方「因你的改變而選擇改變」。
換去話說,阿白若真的想改變阿黑,他得做的是:
「不再試圖讓阿黑改變,而只有這樣,阿黑才有機會自願改變。」
說完賽局,接著來到重點,「怎麼說服對方?、
說服前,得先看看改變的阻力,可以用行為心理學來註解。
行為心理學的阿黑與阿白
行為心理學上有兩個有名的概念:「稟賦效應」與「損失偏誤」
*稟賦效應:人容易高估自己擁有的。
*損失偏誤:人對已擁有的東西被剝奪,會感到格外厭惡。
在阿黑與阿白的例子上,他們各自擁有的是「認知」與「信念」,基於稟賦效應他們會高估自己擁有的認知與信念。
而阿黑不願意改變的阻力,則是基於損失偏誤、自己的信念被迫改變的剝奪感。
基於人腦機制的情非得已,兩者相乘之下,則是不愉快的結局。
所以,要怎麼說服不想改變的阿黑呢?
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思考,一是亞里斯多德的《工具論》,二是《孫子兵法》。
亞里斯多德給阿白的建議
兩千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在《工具論》的修辭學裡提出了說服他人的三要素,按重要性依序如下,並附上白話翻譯:
1. Ethos 信譽:如果你信任他的人格,你被他說服。
2. Pathos 情感 :如果你被他的情感打動,你被他說服。
3. Logos 邏輯 :如果你被他的邏輯導正,你被他說服。
三者往往難以拆分,重要性是「信譽為上,情感次之,邏輯最不重要。」
亞里斯多德說的雖然是「說服」這檔子事,卻也反應了人的根本,並給我們相對的指導原則,如:
1. 如果對方不信任你的人格,不論再有邏輯再講理,你根本無法說服他。
2. 在人格面尚不排斥的前提下,如果對方對你的論述沒有產生一絲情緒的漣漪,你很難說服他。
3. 如果對方不信任你的人格、也沒被你的情感打動,你再有邏輯也是枉然。
以上非獨立三點,互有交織,但拿來概分無妨。
換句話說,基於亞里斯多德的邏輯,阿白想要說服阿黑,千萬不要急著說理,請說「情」。
恐懼的情、渴望被理解的情和他理解阿白的心情的情。
看完亞里斯多德的心法,我們來聽聽孫子的計策。
孫子給阿白的詭計
孫子兵法的《計篇》裡有這麼一段:
「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遠,遠而示之近。利而誘之,亂而取之,實而備之,強而避之,怒而撓之,卑而驕之,佚而勞之,親而離之。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。」
我們來一段一段翻譯及註解。
「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」
→ 裝弱而使人輕敵。
「近而示之遠,遠而示之近。」
→ 聲東擊西,佯攻遠處,實則準備近攻。
「利而誘之,亂而取之,」
→ 透過小利而鬆懈敵軍,趁亂再取之。
「實而備之,強而避之,」
→ 若敵人強大,則整裝以待,切莫正面衝突。
「怒而撓之,卑而驕之,」
→ 試著激怒對方,讓對方紛亂;也佯裝卑微,讓對方驕傲。
「佚而勞之,親而離之。」
→ 一上方策略,持續干擾對方,使其身心勞而無法安逸;離間對方,使之出現信任危機,甚至換掉能臣。
「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。」
→ 專挑對方忽視之處進攻,出其不意。
簡單總結就是:
遇強則縮,持續混淆對方認知,等待或製造破綻後攻。
換句話說就是:
以退為進,示弱鬆懈對放,然後出其不意,藉此贏得賽局。
總結
講了那麼多,阿白要怎麼說服阿黑呢?三點:
1. 理解賽局:不要期待對方改變,而是自己主動改變。
2. 不說理,動亞里斯多德的情:恐懼的情、渴望被理解的情和他理解阿白的心情的情。
3. 以退為進:示弱鬆懈對放,然後出其不意,藉此贏得賽局。
以上是小編給政治理念不一致、極力想改變對方的情侶的計策,聚焦在策略面,不涉及具體做法,而且小編衷心認為「還是尊重彼此為上」,終究愛人嘛,有什麼事不是一個吻可以解決的。(笑)
世界和平。
by 傑克小編
—
[ RULES CREATIVE/ 吾則創意]
獨立品牌代理商 RULES CREATIVE
~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~
業務洽詢:Jack Dai
[Phone: 02–25503158; E-mail:jack@rulescreative.com]
➡官網 — [ http://www.rulescreative.com/ ]
➡FB粉絲團 — [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ulescreative/ ]